《2024年上市公司重整会议纪要》——司法制度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起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资本市场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支持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社会主义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和重要内容,也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一、部分上市公司遭遇经营困境
上市公司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为52.7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高达55.51%。以上数据充分展示了上市公司对GDP增长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不少上市公司都是“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优质企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和技术的迭代加速,加之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部分上市公司无法适应市场变化或技术更新不及预期,导致市场需求下降、经营面临重大困难。
根据最新数据统计,2024年共有近30家上市公司(被)申请(预)重整。其中,截至12月30日,有12家上市公司获准进入重整程序,而重整计划被法院裁定批准的有11家。此外,还有18家公司仍处于预重整状态。2024年度被裁定受理破产重整的上市公司中,除少数公司外,大部分的重整计划已获法院裁定批准。
二、《2024年上市公司重整会议纪要》
2024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切实审理好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法〔2024〕309号)(点击蓝字或者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可查看详情),明确了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件的审理原则,包括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依法公正审理、提高重整质效等。
同日,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1号——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相关事项(征求意见稿)》,进一步细化了信息披露、股份转让、投资者保护等关键环节的监管要求。
本次《2024年上市公司重整纪要》的制定,是继最高人民法院于 2012 年商同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审理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2012年上市公司重整纪要》”)后,在指导各级人民法院妥善审理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件、统一案件办理思路方面的又一重要纲领性文件,纪要强调了积极拯救和及时出清并举的原则,明确上市公司重整价值是中国证监会审查能否准予受理破产的重要因素,对于有效拯救困境上市公司,防范化解风险,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切实提高上市公司重整质量,维护社会稳定和资本市场秩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发展,就注册制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强资本市场风险防控等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三、颁布“新国九条”等一系列举措
2024年各部门举措
国务院发布:
-
4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又称“新国九条”)。
中国证监会发布:
-
4月,中国证监会会同有关方面制定修订若干配套文件和制度规则,形成“1+N”政策体系,系统性重塑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
-
4月19日,发布“科技十六条”主要是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监管体系和市场生态,推动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
-
6月19日,“科创板八条”主要是进一步优化科创板制度,支持“硬科技”企业上市融资;
-
9月24日“并购六条”责主要是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产业升级和资源整合;
-
2024全年,中国证监会系统制定、修订了70多项制度规则,涵盖发行上市准入、上市公司监管、退市、行业机构监管、交易监管、稽查执法等方面,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
中央金融办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
-
9月,中央金融办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及配套的《实施方案》。主要目的为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全面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提高投资A股的规模和比例,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
2025年各部门举措
-
2025年2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主要内容是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领域,提出18条政策举措,推动要素资源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低碳、普惠民生等重点领域集聚;
-
另外,我国政府还努力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推动资本市场“惠港5条”落实落地,支持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这些举措反映了国家在2024年和2025年期间为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所采取的系统性措施。从“国九条”的发布到“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政策逐步深化,涵盖了市场基础制度完善、科技与金融融合、中长期资金引导、国际化推进以及服务实体经济等多个方面,体现了国家对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全面布局和持续推进。